欢迎访问小胖丁资讯网,新时代综合信息资讯门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法律知识关于公示催告除权判决什么意思(讲解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律规定)

关于公示催告除权判决什么意思(讲解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律规定)

2023-04-18 未知 阅读:

关于公示催告除权判决什么意思(讲解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律规定)

案情

1999年11月24日,A公司委托B银行签发一张银行承兑汇票,票据号码为:VIV01223715,出票人为A 公司,收款人为C公司,汇票金额40万元,汇票到期日2000年3月24日。C公司取得汇票后,背书转让给D 公司,该公司取得汇票后,于1999年12月11日背书转让给了 E公司,E公司又背书转让给了 F公司,F公司背书转让给了 G公司。上述背书时,均未在汇票上填写背书日期。2000年3月23日,G公司补齐背书日期和被背书人后,将汇票委托工行上海漕河支行向B银行请求付款。B银行以该汇票已被法院宣告无效、G公司不能行使付款请求权为理由拒付。2000年4月21日,G 公司将请求付款被拒绝事由书面通知了其五个前手,随后即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上述六家单位支付票据款40万元,并相互承担连带责任。

A公司委托B银行签发汇票后,于2000年1月4日以该汇票遗失为由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法院受理后依法于2000年1月20日在《人民法院报》刊登了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在60日内申报权利。因公示催告期间无人申报权利,期满后,法院于2000年3月21日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A公司申请法院公示催告期间曾向公安机关控告C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赵某诈骗票据款40万元,公安机关对赵某实施了刑事强制措施。

争议

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两个:一是本案除权判决能否撤销?二是除权判决撤销前,G公司是否享有票据权利?对这两个问题,因审判实践中尚未遇到过,我国《民事诉讼法》、《票据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的不甚明确,审理过程中意见分歧较大。

对本案除权判决能否撤销的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除权判决是一种形成判决,一经作出并公告即发生法律效力,利害关系人不服既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再审,除权判决不能撤销;G公司因除权判决生效丧失票据权利后,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其民事权利。因此,除权判决无撤销之必要。第二种意见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允许有正当理由的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实际隐含了除权判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撤销的;本案除权判决是在A公司伪报票据丧失、恶意启动公示催告程序情况下作出的,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不合法。对于依不合法程序作出的除权判决应予撤销。

对除权判决撤销前G公司是否享有票据权利的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票据记载了法律规定的必须记载的事项,合法有效。G公司是经过连续背书转让而取得,不是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的,G公司是善意持票人,善意持票人即使未在公示催告期间内申报权利,其权利也不因除权判决而失去效力。且除权判决涉及的是程序问题,在本案中可不予考虑。只要G公司胜诉,除权判决即视为撤销。第二种意见认为,已作除权判决的票据,丧失其效力,故除权判决撤销前G公司不享有票据权利。

分析

一、关于除权判决能否撤销的问题。笔者认为,本案.除权判决应予撤销。理由如下:

1、除权判决是人民法院应失票人的申请,适用公示催告程序而作出的宣告所失票据无效的判决,其效力是使票据权利与票据分离,从而恢复失票人的票据权利。由于除权判决是根据失票人申请作出的,未经诉讼程序,判决结果具有法律推定性,可能会使相关人遭受不利益。因此,有必要为利害关系人设定救济途径。基于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198条设定了对利害关系人的救济程序,但从该条规定看,能够适用该条规定得到救济的仅限于那些“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利害关系人,对于其他因除权判决遭受不利益的利害关系人并不能适用该条规定得到救济。审判实践中,申请人滥用权利恶意申请公示催告、法院违反程序错误作出除权判决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这些问题不能按通常诉讼程序予以解决,那些因除权判决遭受不利益的利害关系人得不到救济。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29条的规定,对“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利害关系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98条提起的诉讼,法院应按票据纠纷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在法院支持利害关系人诉讼请求时,必然出现对同一事项适用普通程序所作判决与适用公示催告程序所作除权判决相互矛盾的情况。上述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也有损于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表明我国《民事诉讼法》设定的对公示催告程序中利害关系人的救济制度无论在救济范围上还是在救济手段上都是不完善的。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必要明确规定除权判决的撤销制度,赋予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条件下提起撤销生效除权判决之诉的权利,对那些因申请人滥用权利恶意申请公示催告、法院违反程序而作出的错误除权判决予以撤销,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有些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立法看,对除权判决均不得上诉,但允许在一定情形下撤销生效的除权判决,如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均规定,因法院进行的公示催告程序本身不合法(如法律不许行公示催告程序、未为公示催告之公告或不依法定方式为公告、不遵守公示催告之公告期间、为除权判决之法官未自行回避、已经申报权利而不依法律于判决中斟酌)时,利害关系人可以公示催告申请人为被告,向作出除权判决的法院提起撤销之诉。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申请宣告公民失踪或者死亡、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等案件,都规定了相应的撤销之诉,而对同属于形成之诉的公示催告程序所作除权判决却未规定撤销之诉,似难谓妥当。

© Copyright (c) 2023 小胖丁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备案号:冀ICP备20230045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