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小胖丁资讯网,新时代综合信息资讯门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综合资讯许昌三八路电器维修许昌思故台咋回事儿

许昌三八路电器维修许昌思故台咋回事儿

2024-11-29 未知 阅读:

许昌思故台,咋回事儿

文‖蔻子

河南老家里,许昌像“一头牛”,谦逊地立于中原之中。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郭沫若的诗句道出了世人对许昌的神往。4996平方公里、约500万人口的许昌,古称“许”,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代风骨、百代流芳”的建安文学发祥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相传,许昌城南一公里处,原有一高台,高17米,面积10000平方米。台周围青石包砌,边设曲栏。台上有亭,绿瓦红柱,古朴典雅。据说当年西汉刘邦麾下名将灌婴屯兵颍阴城(今许昌市魏都区),为检阅兵马,炫耀武力,修筑了高大雄伟的此阅兵台,后人称“灌台”。清代《雍正通志》上说,灌婴死后“葬在州城南颍阴故宅,旧有灌台。”(欲欣赏蔻子老师上回写的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我是农村妞,那些轰隆隆的时光,叫我怎么去忘记?)

民间相传,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后,屯兵于颍阴城。每逢佳节,率属下文武登台仰望家乡,饮酒赏景、题诗作赋,借以抒发思乡情怀,故曹操将此台更名“思故台”。明嘉靖《许州志》载:“思故台在州南三里,相传为汉灌婴所筑。”

还有一种说法为当时灌夫思念故乡而筑此台,故名曰思故台。灌夫是灌婴的舍人张孟的儿子,颍阴人。因善言辞,甚得灌婴赏识。灌夫以勇武闻名,但与丞相田蚡不和,借酒辱骂田蚡,田蚡上奏朝廷,把灌夫以大不敬罪杀戮。清道光年间,许州知州萧元吉登台遥望,触景生情,作诗叹曰:

荷戟收吴壁,归来一酒狂。

空台谁故旧,挥座已荒唐。

绿野花醒雨,清流草透香。

童谣悲颍水,此意悟苍浪。

据记载,思故台在清初时尚有建筑物留存。当年灌台高大,位于树木葱茏的高岗上,常被雾气笼罩,远远望去,濛濛腾腾,如诗如画,登台远眺豁然开朗。乾隆十年(1754年)许州知州甄汝舟编纂《许州志》时,把思故台这一景称为“灌台凝雾”,选为“许州十景”之一。并作诗赞云:

灌氏犹存思故台,

濛濛雾觳罥汙莱。

此间不隐南山豹,

登眺方知眼界开。

由此看来,思故台,是“台”,“思故”思的是故乡故人亦或故事,和今天的理解相差无几。思故台是个颇具艺术色彩的“台”。(关于思故台,贾凤翔老师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欣赏:许昌思故台,惊心传奇来!)

民国时期,思故台上的建筑已荡然无存。解放后因城市发展,修路,建设仓库,高地已被铲平,施工中挖掘出很多陶器,经有关部门鉴定,为龙山文化遗物。遗址东侧,建有大型“思故台市场”。市场大门南侧墙壁上的装饰浮雕,是仿照清代画家王治安《灌台凝雾图》所塑的浅浮雕。

思故台市场位于许昌市三八路(东西向)与仓库路(南北向)交叉路口向南100米路东,占地两万多平方米,上下两层,经商摊位近千个。

繁华的思故台市场当然“不隐南山豹”,却在2022年5月2日因其中的一个小店引发了许昌市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没想到“思故台”以这种猝不及防的姿态刷出热度。全城迅速进入静态管理模式,太多的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冒酷暑、抢时间、战疫情,为守护家园的安宁尽职尽责。在此,我盼思故台早日恢复繁荣,全城人早日自由往来。

【作者简介】寇兴华,笔名蔻子,女,汉族,1974年10月出生,河南许昌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欢文学,1997年以来先后在公司内刊、内网、行业报纸及《东方烟草报》发表通讯、散文数百篇。自1997年以来连年获公司优秀通讯员,先后两次获《东方烟草报》优秀通讯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站维护有哪几种模式各自有什么特点

常见的网页设计容易出现哪些失误

及时清理网站死链对网站有什么益处

© Copyright (c) 2023 小胖丁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备案号:冀ICP备2023004586号-2